close
https://horn.ft-rf.com.tw/open-quad-ridged-us燈藝師的璀璨輝煌之路 體驗工藝的樂齡美學生活 | 蕃新聞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atanews.net/upload_edit/images/202310/20231016132505_7dd0df6f.jpg)
▲97歲的燈藝師蕭在淦(中)指導學員做花燈,體驗工藝的樂齡美學生活。 (圖/記者蔣彤雲攝)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10月15日舉辦第五場「銀色藝世代樂齡推廣活動」,特別邀請曾獲工藝之夢「工藝設計獎」、「民族工藝獎」的工藝家蕭在淦擔任「認識花燈DIY小燈籠」授課導師,帶領學員親身體驗製作花燈的樂趣,30位民眾在體驗花燈製作的過程中聽百歲耆老蕭在淦匠師講述新竹地區「迎花燈」、「賽花燈」的地方盛事,以及如何讓新竹成為北臺灣「燈」的工藝搖籃等故事,彷彿親臨歷史現場。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atanews.net/upload_edit/images/202310/20231016132558_a8901a1d.jpg)
▲學員開心的拿著完成品與97歲的燈藝師蕭在淦(第二排右2)合影。 (圖/記者蔣彤雲攝)
蕭在淦,1926年出生於新竹市,童年時即對東方傳統文化甚為喜愛,而當時居所附近的長輩手工製作花燈,他也看出了興趣,嘗試用紙張糊出他珍愛的童玩物件。長大結婚後與太太一同經營小商鋪,閒暇之餘,也幫朋友做紙紮,偶然機緣下接受朋友請託製作花燈,屢獲佳績,西元1932年起的元宵節活動-「新竹城隍廟賽花燈」
,是新竹地區每年的地方盛事,因為這樣的習俗風氣,許多的燈藝師各顯其才,蕭在淦憑藉對製作花燈的熱忱
,將民間傳統物象、故事,賦予巧思,推陳出新,1991年到1993年連續三年獲得新竹都城隍廟元宵花燈競賽首獎,同時獲頒城隍廟「金門保障」復刻版匾額一方。1996年榮獲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燈會比賽「社會組第一名」,之後,便連續多年受邀製作「大型傳統花燈」,他的聲名逐漸遠播,作品甚至到國外燈節展出。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是從110年啟辦的計畫,系統性地蒐集資深藝術家的歷史與記憶,累積研究與推廣素材,並以藝術家擅長的領域規劃適合樂齡長輩共同參與的藝文活動,讓參與的樂齡學員得到相關藝文知識外,也體會到年齡僅是數字,樂活人生的真諦就在於「活到老學到老、走出家門與人群互動」。
這一場工作坊不僅是簡單的燈籠DIY而已,而是帶參與的學員進行藝術的深化與交流,蕭在淦的工藝之路不僅是一段個人的輝煌歷程,也是新竹燈藝史的一部分,為這座城市注入了豐富的藝術和文化氛圍。他的故事彰顯藝術家的堅持和創造力,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璀璨的壯大臺灣文化資產。
引用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231016949832
" ] } }
回到頂端
- 即時新聞
- 蕃旅遊
- 地球圖輯隊
- 輕旅行
- Google新聞
|||
首頁
fb
instagram
蕃新聞
熱門:
以色列戰爭
、
kid婚禮
、
台中宵夜
首頁
Horn Antenna >
即時新聞
燈藝師的璀璨輝煌之路 體驗工藝的樂齡美學生活
亞太新聞網/
2023.10.16 13:26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atanews.net/upload_edit/images/202310/20231016132505_7dd0df6f.jpg)
▲97歲的燈藝師蕭在淦(中)指導學員做花燈,體驗工藝的樂齡美學生活。 (圖/記者蔣彤雲攝)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生活美學館10月15日舉辦第五場「銀色藝世代樂齡推廣活動」,特別邀請曾獲工藝之夢「工藝設計獎」、「民族工藝獎」的工藝家蕭在淦擔任「認識花燈DIY小燈籠」授課導師,帶領學員親身體驗製作花燈的樂趣,30位民眾在體驗花燈製作的過程中聽百歲耆老蕭在淦匠師講述新竹地區「迎花燈」、「賽花燈」的地方盛事,以及如何讓新竹成為北臺灣「燈」的工藝搖籃等故事,彷彿親臨歷史現場。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atanews.net/upload_edit/images/202310/20231016132558_a8901a1d.jpg)
▲學員開心的拿著完成品與97歲的燈藝師蕭在淦(第二排右2)合影。 (圖/記者蔣彤雲攝)
蕭在淦,1926年出生於新竹市,童年時即對東方傳統文化甚為喜愛,而當時居所附近的長輩手工製作花燈,他也看出了興趣,嘗試用紙張糊出他珍愛的童玩物件。長大結婚後與太太一同經營小商鋪,閒暇之餘,也幫朋友做紙紮,偶然機緣下接受朋友請託製作花燈,屢獲佳績,西元1932年起的元宵節活動-「新竹城隍廟賽花燈」
,是新竹地區每年的地方盛事,因為這樣的習俗風氣,許多的燈藝師各顯其才,蕭在淦憑藉對製作花燈的熱忱
,將民間傳統物象、故事,賦予巧思,推陳出新,1991年到1993年連續三年獲得新竹都城隍廟元宵花燈競賽首獎,同時獲頒城隍廟「金門保障」復刻版匾額一方。1996年榮獲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燈會比賽「社會組第一名」,之後,便連續多年受邀製作「大型傳統花燈」,他的聲名逐漸遠播,作品甚至到國外燈節展出。
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表示,「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是從110年啟辦的計畫,系統性地蒐集資深藝術家的歷史與記憶,累積研究與推廣素材,並以藝術家擅長的領域規劃適合樂齡長輩共同參與的藝文活動,讓參與的樂齡學員得到相關藝文知識外,也體會到年齡僅是數字,樂活人生的真諦就在於「活到老學到老、走出家門與人群互動」。
這一場工作坊不僅是簡單的燈籠DIY而已,而是帶參與的學員進行藝術的深化與交流,蕭在淦的工藝之路不僅是一段個人的輝煌歷程,也是新竹燈藝史的一部分,為這座城市注入了豐富的藝術和文化氛圍。他的故事彰顯藝術家的堅持和創造力,也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璀璨的壯大臺灣文化資產。
引用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231016949832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